關閉

6月9日下午,2021阿拉丁論壇-“光·健康”創新發展線上峰會圓滿舉行。此次線上峰會”匯聚了健康照明領袖專家和優秀企業代表,以一種全新的對話模式,進行了一場輕鬆、自由,有態度、有觀點、有價值的線上對話。嘉賓們深入交流和探討了產業最核心最迫切的關鍵問題,通過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諫言健康照明發展路徑,把脈產業發展態勢。並與全行業進行互動、共同參與,挖掘照明領域先進理念和創新技術,探尋光、空間與人的共生關係。

文章出處:
阿拉丁照明網

原创:阿拉丁新闻中心/阿拉丁照明網

主持人:黃榮香阿拉丁新聞中心主編

本次線上研討會特邀嘉賓/按演講順序:
何開鈞—廈門市LED促進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
林燕丹—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教授/博導
許楠—中科院建築設計研究院光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
蕭弘清—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
成昱—朗德萬斯中國首席技術整合官
任艷—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業產品線負責人
丁文超—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預研技術專家
王晟—浙江楓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教授
馬軍—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Part I:嘉賓對話

Q1:何之為健康的光環境,對於健康的光環境,目前有哪些量化的關鍵指標?
Q2:光環境的光譜特性與實時變化對人的視覺、心理節律和情緒有什麼影響?
Q3: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健康光環境的設計要點是什麼?
Q4:台灣教室照明發展情況如何?
Q5:作為照明龍頭企業,在健康照明領域有哪些創新成果和案例?
Q7:LED燈到底有沒有藍光危害?
Q8:要滿足青少年視覺健康,我們照明應該怎麼做?
Q9:國際上沒有關於兒童青少年光環境的標准或技術指標,那麼,中國有沒有必要製定相應的標準?

Part II:網友提問

Q1:有沒有關於洗牆燈(黑板燈)的標準?
Q2:可否分享光催化技術相關的測試和數據?
Q3:國際上,在教室照明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呢?
Q4:目前有沒有根據時間或季節的一個變化而自動去調整的一個智能控制系統呢?

 
為了更好地記錄和傳播他們的精彩觀點,小編整理了本次研討會的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以下為對話實錄:

Q1:何之為健康的光環境,對於健康的光環境,目前有哪些量化的關鍵指標?

何開鈞—廈門市LED促進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 

光健康的範疇非常大,涵蓋了很多領域。因為兒童青少年在身體、思維各方面都處於成長期,光對兒童青少年的視覺健康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在研究健康光環境的時候,首先聚焦教育照明。

廣東光亞照明研究院光健康研究中心跟大家一起從2018年開始,到2019年,2020年一直在研究健康的光環境,期間組織了多場活動和實地走訪考察,並形成了一定的成果,發布了《兒童青少年健康光環境綜合指導意見1.0》,針對健康光環境提出了許多相應的指標和建議。許多專家希望繼續搞指導意見升級版2.0,許楠老師也正在籌劃,並將於2021阿拉丁論壇現場啟動。

健康光環境,其核心問題,就是自然光。但並不是所有的自然光都是好的,比如北極、南極、赤道自然光環境其實並不好,真正好的光我理解是北緯30度左右,人生活最多的地方,除了30度、35度區域以外,我認為從20度到50度的自然光環境也是比較好的。 

關於指標的話,第一個就是電器安全和電磁危害這一塊,3C認證是必要的,這些大家基本都做到了;關於亮度、眩光、頻閃,顯色指數等基本指標,這些也做到了。但還有一個很容易讓大家忽視的問題:現在教室都用信息化教學,用電視顯示屏或者LED顯示屏,這對學生視覺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討論教室光環境的時候,也要深入探討照明和顯示混合光環境對學生視覺的影響。

Q2:光環境的光譜特性與實時變化對人的視覺、心理節律和情緒有什麼影響?

林燕丹—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教授/博導

健康的光環境,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不僅要考慮到我們視覺需求,從視覺功能的角度來考量,比如可視度,可讀性等效果,同時也要考慮到非視覺的生理效應需求,以及心理效應需求,所以它是三個方面的。特別是在心理效應需求方面,對情緒的影響(比如舒適和煩躁)是通過視覺通道還是非視覺通道共同產生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存在一個反饋系統,也就是說心理效應需求是視覺和非視覺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非視覺效應上,我們要考慮的是光通過影響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到生理節律、情緒、認知行為這條通道。不管是剛剛發布的研究結果也好,或者大量國內外的科學家已經開展的研究,也包括我們自己的研究,都可以看到,光對睡眠的質量,以及對睡眠的節律週期的影響,這條通道是毫無疑問是存在的。

光對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光通過眼睛以後,影響我們體內五羥色胺的分泌,最後影響人的情緒。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也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的確發現光照能影響我們情緒低落或者情緒高漲。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大家都會感受到壓力感和煩躁感。光環境是引起情緒焦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之前的很多研究也發現,不恰當的光環境,如:眩光和頻閃等會引起人的頭痛,對於那些有光敏性癲癇症或者自閉症的孩子,或者俱有抑鬱/躁狂傾向等情緒不穩定的人群,這樣的光環境會引發不適的感受和異常的身體反應。
 
所以回到最初,光健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它涉及到不同的人群,也涉及到不同的應用,涉及到白天的場景還是夜間的場景,涉及到是教學的場景還是醫院的場景,所以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了光健康問題的本質,以及其所影響的神經通道的原理和下結論的原則,即通過嚴格、權威的科學論證,並且以數據為原則下的結論,是可取的。

Q3: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健康光環境的設計要點是什麼?

許楠—中科院建築設計研究院光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

教室照明效果的改善絕不只是燈具和人工照明,它是跟整個教室光環境相關的。教室光環境的範疇包含了天然光、人工光以及空間、教室內部空間的材質、設備等,也包括桌面,牆體的顏色、地面、頂棚等。所以說真正好的光環境,必須要統籌去考慮。教室照明改造,不只是簡單地把熒光燈換成led燈就解決了,而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的考量。

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標準中,以及光環境相應的設計指南和指導中,要增加幾個範疇和概念。比如我們現在考慮的重點並不只是就燈來論,那麼可能要加強整個光環境的這種範疇的概念和指導,包括要以最大化的利用天然光,優先利用天然光為原則,因為天然光是最健康的,也是動態的,符合人的生理節律。
 
那麼同時也要製定詳細的避免天然光的眩光以及照度過高產生的風險。我們也知道,在學校教室中也要注意,光過強是傷眼的,是引發視疲勞的,是不利於青少年兒童的這種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我們應該要格外注意。另外,天然光和人工光的結合是很重要的,就是以前的標準和規範,大家談天然光就是談天然光,人工就是人工,二者如何結合,如何互補光?而非不考慮互相的影響,一味地去考慮單方向,這也是有著重大問題的。
 
另外在量化指標上,光環境除了照度、色彩,還有亮暗分佈、環境,都會對視疲勞、對整個教室的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量化指標上應該不僅僅考慮單方向生理的、心理的,也包括行為模式,比如什麼課程、什麼教學場景......這個要細化、要進一步地量化。
 
設計對於未來標準有著重要作用,設計是龍頭,燈序的排列、高度很重要,這些位置發生變化,燈的效果都會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同樣的燈,可以有更好的設計和佈局,能夠讓整個光環境變得更好,這就是設計的力量和它的專業性。所以說未來也要進一步在設計方法上提升,包括黑板燈與黑板的距離和高度,但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固定模式,應該是有它最好的一種因地制宜調整方式,能夠減少眩光和擴大黑板燈發揮的洗牆作用。最後就是提高UGR的標準,眩光的避免是很重要的,無論從未來的教室質量提升還是標準的引導上,都要更進一步地要求減少眩光。
 
最後一兩點,照明環境的管理也很重要,就是智能管理。如何護眼,如何提醒?通過亮暗變化,通過一些智能的手段,用光的語言來說話,使整個光環境能夠達到勞逸結合。

Q4:台灣那邊教室照明發展情況如何?

蕭弘清—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

因為台灣的近視非常嚴重,所以早在約1995年台灣的教育部做過一次教室照明改善,可我總覺得那個照明工程改善方案沒有用對方向。所以在1995年以後,剛好配合當時的T8、T9燈管和電子鎮流器出來,那時我們做了第一版教室照明改善規劃。1995年到杭州去開第二次海峽兩岸照明研討會的時候,我就把台灣的經驗帶到杭州去報告。那個時候才認識周太明教授,以及復旦大學這些老師和學生,才開始把台灣的一些經驗完全轉給大陸來參考。因為我總覺得同樣一個經驗、同樣一個教訓,兩個地方都重複在做,花兩倍或更多倍的價錢買同一個教訓,這是很可惜的,有錢可以用在更高更好的方向再往上跳。

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在2017年重新做檢討時發現,做了20年的教室照明改善,我很難過地說台灣回到了原點。為什麼呢?當時我們在1995年做的規劃方案非常的完整到位,即使挪到現在來用都非常好,方向都完全正確,只要把光源從熒光燈改成LED就可以了。
但當初一開始做對了,可是後續不管是教育部、縣市政府教育局、各級學校......,都沒有當一回事!不肯好好了解照明工程的重要性、正確的規劃設計、施工與驗收作業,仍然根據一般做電氣工程、水電維護工程這種認知去做教室照明改善,那就回到用最低價得標、用最簡配的燈具,卻沒有注意眩光和頻閃的問題,結果又回到了原點。除了節能之外,教室照明的品質沒有任何的改善,反而比20年前一開始做教室照明改善的時候更糟糕!
 
還有更糟糕的是什麼呢?水電工在裝燈的時候,沒有對準對齊線的概念!所以台灣有一個很大的現象,一排只有三盞燈具,但是三盞燈都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歪歪扭扭。而30年前,第一次請日本松下公司到台灣來做示範教室建設的時候,他們的工程師專程從日本過來,拿雷射光,在天花板設定出來的對齊線,再開始鑽洞,把燈具固定上去,所以日本的施工品質非常棒。
施工的時候不注意小細節,這個是包括台灣、大陸都會有這個毛病。因此兩岸原本設計師設計非常到位,光環境模擬仿真非常好,但是裝上去以後的照明品質,在最後做測量的時候就沒那麼好了。施工的時候,總是有偏差,包括燈具定位、燈管的位置與方向都會有偏差,這是大家有待再努力的地方。
 
但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評審阿拉丁神燈獎室內照明燈具這方面,目前大陸做得比台灣好。所以我看大陸的情況是,教室照明用的燈具,不論是課桌區用的燈具,或是黑板區、書寫板用的燈具,在品質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這個是在神燈獎舉辦了以後,鼓勵了照明企業廠家開發高效率、高品質、高質量的教室專用的燈具,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也起到了神燈獎正面的激勵效果,那剩下就是執行面安裝施工及例行性的維護保養的問題了。
 
接下來我們的照明燈具要有提醒休息功能或提供更多健康視覺的功能,包括什麼呢?適當的休息。台灣在執行視力保健最權威的醫生一直強調的三句話,不要長時間、不要近距離、不要用眼過度;該休息就休息。我把它總結成一句話、四個詞,就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這是傷害視力的三大致命傷。

所以我們做教室照明的時候應該避開這些潛在缺失,增加一些提醒學生休息的功能(燈光亮度由高照度逐漸變暗,提醒休息)。包括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下課10分鐘,把學生通通趕離教室,不該留在教室裡面,他會看書,他會看手機,他會近距離看一個目標,都是傷害眼睛的。甚至小學生多鼓勵他到外面去放風箏,因為當他放風箏,他眼睛看的是30公尺外、50公尺外的目標,他會讓眼球有休息、調節壓力的機會。這是台灣過去在做視力保健跟教室照明的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