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出處:阿拉丁照明網

2025-80-09  瓶子先森Light ,作者邵文濤

 

獨立燈光應用顧問, 照明設計師、講師, DIALux中國首席技術官, 15年照明應用實務經驗, 專注於照明產業知識分享。
一、藍光的科學定義與光譜特性什麼是藍光?
波長範圍:400–500nm
高能量短波藍光區間:440–460nm,能量密度高,生物效應強
主流白光LED藍光峰值:450–455nm(冷白光最強),屬典型「激發螢光型」光譜結構

【轉載】藍光不可怕,怕的是光用錯了|深入解析藍光與健康照明的真相與對策

圖:暖白光與冷白光LED的藍光峰值位置對比
藍光在白光LED中的比例
色溫(K)
藍光功率比(400–500nm佔比)
2700K
15%~17%
4000K
19%~22%
6500K
23%~26%
提示:冷色溫LED(5000K以上)藍光成分較高,更容易造成褪黑素抑制與夜間視覺負荷。
二、藍光對人體的作用機轉與健康影響正面作用(以460–480nm波段最顯著)
提升清醒度、注意力與反應速度
抑制褪黑素分泌,幫助白天保持活力
可輔助治療季節性情緒障礙(SAD)
研究顯示:每天早晨接受30分鐘富含藍光的自然光,可顯著提升老年人情緒穩定性與認知表現。
不利影響(以420–450nm波段為主)
類型
描述
褪黑素抑制
晚間暴露藍光(>30lux、色溫>4000K)會延遲入睡,降低睡眠品質
光生物安全風險
長時間高強度藍光照射,可能加劇視網膜光毒性風險
數位視覺疲勞(DVE)
高頻藍光刺激易導致乾澀、眩光、視覺模糊等症狀
Harvard Medical School研究指出:夜間21:00暴露在100lux冷白LED下,僅1小時褪黑素水平可能被抑制高達60%,睡意延後約90分鐘。
三、標準觀點:藍光危害等級與節律影響指標藍光危害等級(IEC 62471)
等級
藍光照射度限值(W/m²/sr)
風險說明
RG0
無危害(建議教育與居家照明)
RG1
0.001–0.01
可接受風險,短暫接觸安全
RG2
0.01–0.1
有中度風險,應避免長時間直視光源
RG3
> 0.1
高風險,需特別警示,嚴控照射時間
建議:選擇通過RG0認證的照明產品(如TÜV Eye Comfort認證)可有效保障視覺安全。
晝夜節律影響指標(等值黑視素照度)
時段
推薦等值黑視素照度值
應用建議
白天
≥250
提升清醒度,建議使用高色溫節律照明
傍晚/夜間
≤50
降低刺激,建議使用2700K以下暖光源與弱照度環境
參考標準:WELL v2、UL DG 24480、EN 12464-1 等。
四、健康照明中的藍光最佳化策略
1. 光譜調控:不是“去藍光”,而是“選藍光”

類型
藍光特性
說明
普通白光LED
峰值集中在450nm
藍光能量高、顯色性中等、節律影響較大
全光譜LED
峰值更平滑
模擬自然光,藍光佔比合理,顯色指數可達Ra95以上
節律照明系統
動態藍光比例調整
支援時段控制藍光,晝夜節律兼顧
RG0安全燈具
改良光譜配方
透過峰值調整與螢光粉優化,有效降低短波藍光能量
提示:全光譜LED常將藍光峰展寬至455–475nm,有助於降低視覺刺激性。
2. 智慧控制策略
根據生理時鐘動態調節藍光輸出
夜間自動切換至低色溫(如2700K)暖白光
使用光感連動與時間策略,減少晚間藍光暴露
現代照明設計應支援「高效+護眼+節律同步」的多重目標,不僅控制藍光強度,更重視藍光出現在「什麼時候」。
五、典型應用場景設計建議
應用場所
色溫推薦
等值黑視素照度建議
照度範圍
藍光策略重點
辦公區
4000K
≥250
300–500lx
保持專注,防止眩光與疲勞(UGR
教室
4000K
≥300
500–750lx
支持認知、注意力激活
兒童房
≤3000K
100–300lx
使用RG0燈具,避免直視LED光點
臥室/居家空間
≤2700K
75–200lx
睡前3小時避免藍光螢幕與冷光燈具暴露
復健/老年空間
動態光譜控制
日≥250,夜間≤50
200–500lx
日間適當藍光預,夜間減少刺激
別怕藍光,怕的是不懂藍光
藍光從不是健康照明的敵人,真正的問題是缺乏科學設計與時間策略。健康照明的本質是:合適的光,出現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作用於人。
在照明設計中,我們不能“談藍色而色變”,也不能迷信“去藍光就是護眼”。未來照明設計的核心,是將光譜優化+ 時段控制+ 行為介入+ 智慧控制合為一體,建構真正有益身心健康的光環境。
健康照明,正在從概念走向實踐。